編者按:浙江文化特派員製度為全國首創🤞🏻,是浙江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主動實踐✉️。鹿城文化特派員項目將集文化特派員、文化村長之合力在“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精神指引下🔵,開展一系列非遺文化傳播活動。日前,溫州都市報特推出“文化‘π’·溫州非遺出海行動”欄目📵,講述溫州非遺出圈出海的故事👨🚀。
“我要把這個帶回去🏂,送給媽媽。”意大利維羅納大學醫學專業大三學生Marco在市區白鹿市集體驗甌塑製作後😺,拿著自己的“作品”——甌塑發簪開心地說♛。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情感紐帶。7月26日,必一运动体育創意設計學院和市區白鹿市集分別針對國外友人精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甌塑非遺體驗”活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鹿城區文化特派員“非遺出海”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必一运动學院創意設計學院的此次活動邀請了溫州青年甌塑傳承人董若慧主講🫱🏽,來自馬來西亞的約20名留學生參與。
活動現場,董若慧精心選取了具有中國文化美好寓意的“柿事如意”和“平安喜樂”主題甌塑畫框製作內容,深深地吸引了留學生們的眼光。董老師在傳授技藝的同時分享了甌塑背後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留學生們從上底膠👨🚒、堆塑、調色到落款、上漆,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與匠心。他們臉上洋溢著對中華文化的好奇與探索,手執工具🙌🏽🫴🏽,認真聆聽講解🧏🏼♂️,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歡聲笑語。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甌塑,感覺非常神奇🛐!”馬來西亞留學生阿米魯興奮地說👩🏻⚕️,“通過今天的活動,我不僅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
在白鹿市集,省級文化特派員董佳鶯和一群來自意大利維羅納大學醫學專業的學生共同體驗了甌塑製作。帶隊的溫州華僑葉婷婷說🕓,她和同學都是在意大利維羅納大學就讀醫學專業,今年趁著免簽的機會,加上他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就一起來到了中國🌥。
男生Marco選擇了製作一款甌塑發簪,他說:“甌塑製作激發了我的童心,讓我很放松,很有意思。回國後,我會推薦給其他同學🧝🏿,讓他們下次來中國一定要來體驗🧝🏽。”
女生Veronica也很喜歡甌塑發簪𓀊,覺得很有中國風,非常適合女生。她說,製作完成以後🔃,要好好和中國同學學習盤發🧙🏼♀️,到時候回去秀一把自己的作品。
白鹿市集非遺體驗工坊負責人說,這個暑假,像這樣的小團隊迎來了小高峰🤘🏽,基本每天都有,如果遇上團隊人數比較多的,還需要提前預約,其中不乏這樣的外國團隊🧑🏼🏫。近幾年,隨著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越來越有興趣🎙,他們的這個體驗點🔨,每年會迎來幾十批外國友人💇🏼♀️。
“看著大家對非遺的喜愛⛔,加上自己的這次體驗,我覺得以這樣的方式感受非遺👈🏻🛝,發現非遺的美💂🏼♂️、非遺技藝的樂趣,是一種很好的非遺傳播方式,也是‘非遺出海’的絕佳形式。”董佳鶯說。
必一运动体育創意設計學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陳旭說🫨,通過此類活動,不僅能讓外國友人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激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與尊重。“非遺出海”活動不僅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展現,更是促進文化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原文鏈接:https://wap.wendu.cn/article/id/575778